“轻松筹”IPO失效:成也公益,败也公益

发布时间:

2025-09-08 18:24:31

来源:司库财经
“轻松筹”IPO失效:成也公益,败也公益

作者/文森特

编辑/嘉嘉

2025年8月20日,港交所信息显示,轻松健康集团(QingSong Health Corporation)的IPO申请状态变更为“失效”。

该集团于2025年1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根据港交所规定,IPO申请材料需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否则自动“失效”,轻松健康集团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聆讯,导致IPO申请失效。

2025年8月31日,轻松健康集团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这是继2025年1月28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第二次申请。

轻松健康集团的前身是大众熟知的大病众筹平台“轻松筹”。

“轻松筹”早期以“公益救助”为切入点,借助社交网络为重病患者筹集善款,吸引了大量爱心用户,迅速成为国内重要的大病众筹平台之一。其注册用户数量在短时间内从100万增长至1000万,为后续业务拓展和商业变现奠定了基础。

然而,据招股书显示,过去几年内,轻松健康集团用户流失超2000万,活跃用户数量从7050万锐减至5000万。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为满足合规性要求,2024年6月,集团将“轻松筹”及朵尔医院业务从上市主体中剥离。

在筹备上市前剥离“轻松筹”,虽然解决了公益流量商业化过程中因公益与商业边界模糊而损害平台公信力和公众信任的问题,缓解了对IPO进程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但也使轻松健康无法再通过公益流量低成本转化用户,用户流量大幅减少,进而影响整体业务布局和长期盈利能力,使轻松健康集团的IPO之路充满波折。

因此,可以说轻松健康集团上市之路的坎坷与隐忧,是“成也公益,败也公益”。

(来源:招股书)

【1】大病众筹起家,“轻松筹”如何成也公益? 

“轻松筹”曾是集团的核心流量入口。

2014年,轻松健康集团的前身——“轻松筹”正式成立。其首创线上大病众筹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亲友验证信息和社交传播筹款路径,帮助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大病患者第一时间解决医疗资金问题。

2014年到2016年,轻松筹迎来发展最快时期,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从0到1000万用户仅用13个月,从1000万到1亿仅用10个月。

凭借基于社交圈的轻众筹模式,轻松筹在2014年11月获得IDG 1500万A轮投资。此后,天使投资人杨胤放弃投资机构IDG中国区副总裁职位,正式加入轻松筹,从天使投资人变身创业者。“轻松筹”成立后在融资方面长期得到IDG系列资本扶持,从2015年的A轮、2016年的B轮,到2017年的C轮,IDG共为集团投资约1018.6万美元,以17.75%的持股比例成为目前集团最大机构股东。除IDG系列资本外,2015年3月,获得唯品会联合创始人吴彬和同道资本的A+投资;2016年1月,获得美国B轮投资,阳光人寿、德同投资和腾讯也先后入股。

凭借公益属性,轻松筹在社会上获得较高认可度和信任度。积累一定用户基础后,轻松筹开始涉足保险销售、健康管理等业务领域,试图将公益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开始战略转型与保险业务起步。

2016年,轻松筹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开始涉足保险业务。2016年12月,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e保”上线,整体定位从社交众筹转变为健康保障服务。2017年,轻松筹彻底转型为健康保障平台,形成由大病救助、轻松公益、轻松互助、轻松e保构成的四重体系。2019年,“轻松筹”更名为“轻松集团”,业务拓展至轻松保、轻松公益、轻松健康等多个领域。2020年9月,轻松集团又更名为轻松健康集团,进一步聚焦健康服务和保险业务。

2024年,市场传出轻松健康集团筹备上市消息。2025年1月28日,轻松健康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可见,从“轻松筹”到“轻松集团”,再到港交所上市,其起步和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大病众筹的互联网公益助推力。

(来源:互联网)

【2】败也公益:公益初心与商业转型的平衡难题

以公益救助为初心的“轻松筹”,在向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却陷入了公益与商业平衡的困境。

审核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不足、忽视公益属性维护等问题接踵而至,致使品牌形象受损。部分筹款顾问为追求业绩和提成,模糊了公益与商业边界,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公众质疑与争议,平台负面形象广泛传播。

据新京报2023年10月31日报道,成都崇州市羊马街道恒大西辰绿洲小区一名女童被狗咬伤,其家属在轻松筹平台发起筹款,短短5小时18分钟内便达成200万元的捐款目标。然而,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的质疑。部分网友认为女童家属有车有房,应先通过卖车或抵押房产来救治孩子,而不应过度依赖社会筹款;还有人质疑轻松筹平台的筹款审核机制过于宽松。对此,轻松筹总裁于亮回应称,200万元的筹款金额是平台与女童家属及律师共同商议的结果,但由于医院无法提供详细的预估治疗费用明细,最终女童家属将200万元筹款全额退回。

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2023年4月15日浙江媒体“1818黄金眼”报道的一起事件。杭州的陈先生因儿子患白血病,无力承担高额治疗费用,在轻松筹筹款顾问李某的协助下,在平台成功筹得1万元。然而,李某随后向陈先生索要8000元“推广费”,声称这是筹款的必要支出。最终,在警方的协调下,李某退回了6000元。随后,轻松筹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已开除李某。

此类事件频繁发生,引发了公众对“轻松筹”平台的信任危机。人们对平台的监管机制和筹款顾问的行为规范产生了质疑。这再次凸显了大病筹款平台在监管和审核方面存在的漏洞,引发了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广泛关注。

2024年6月,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并为上市做准备,轻松健康集团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核心业务“轻松筹”及朵尔医院彻底剥离,仅保留健康服务与保险撮合板块。

此次调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轻松健康集团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外资企业,我国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从事某些业务存在限制。另一方面,轻松筹在运营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平台规范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损害平台公信力和公众信任,进而对IPO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通过剥离相关业务,这些问题得以缓解。

业务剥离后,轻松健康集团将业务重心完全转向健康服务和保险业务。

(来源:官号截图)

【3】剥离“轻松筹”后乏力,IPO搁浅

轻松健康集团在剥离“轻松筹”业务后,实质上成为一家互联网健康和保险中介机构。

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健康和保险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腾讯旗下的保险代理平台微保、蚂蚁集团旗下的保险平台蚂蚁保险、京东旗下的保险业务板块等。这些互联网保险机构,或可依托其社交媒体生态内的流量优势,或者依托其电商平台优势和用户数据,都比轻松健康集团旗下的“轻松保严选”有更多获客来源和渠道。

在产品和用户体验感上,“轻松保严选”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保险产品丰富度上,轻松保严选与部分传统互联网保险平台存在一定差距。以蚂蚁保为例,其重疾险产品多达14种,还涵盖医疗、意外、养老、储蓄等险种,覆盖了几十个细分保险种类。相比之下,轻松保严选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且仅提供9类保险产品,其中重大疾病险仅有1个选择。

在消费者体验感上,曾经对比过不同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小王告诉司库财经,他在选择保险时也曾考虑过轻松保严选,但他觉得“微保直接在微信里点一下就能进去,很方便,蚂蚁保险也不错,支付宝大家天天用,轻松保严选大多是用微信小程序来操作,也挺方便的,但感觉还是比微保和蚂蚁保险少点那种‘顺手’的感觉”。

因此,在以上获客流量削减和产品力薄弱的双重压力下,轻松健康集团目前面临用户流失严重、新的用户增长闭环尚未形成的困境。保险业务作为集团的重要收入来源,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1.5%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7.1%,近乎腰斩。与此同时,年化保费总额和保单数量也大幅下滑。在过去两年内,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从7050万锐减至5000万。

(来源:招股书)

尽管集团试图通过“AI+健康服务”实现转型,但从集团整体盈利情况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轻松健康收入分别为3.94亿元、4.9亿元、9.45亿元和6.56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0.09亿元、0.97亿元、0.09亿元和0.86亿元,盈利情况不够理想。

轻松健康集团新拓展的健康服务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保险业务也持续承压。在吸引用户付费方面,集团面临较大困难,转型之路荆棘丛生。整体来看,该集团的盈利质量与可持续性正遭遇严峻挑战。

IPO申请失效并不意味着上市失败。根据港交所的规定,上市申请失效后,企业可通过更新材料重新提交申请。然而,对于轻松健康集团而言,这无疑给其上市进程带来了重大阻碍。轻松健康集团的上市之路艰难曲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健康及保险科技领域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所面临的复杂处境和行业发展趋势。

尤其是轻松健康集团剥离“轻松筹”业务后,其能否在健康服务和保险业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关键。面对业务调整后的用户增长乏力、盈利下滑以及品牌形象受损等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务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其能否成功上市仍存在不确定性。

END

投稿合作:Jack

Tel:17316757969

VX:fqf_1020

商业合作:Navy

Tel:15001379985

VX:lv547483820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