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场机构发布《2025届大学生就业供需洞察报告》,显示高校毕业学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人,择业偏好清晰,IT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产业备受青睐。与此同时在就业市场上,“新兴产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加速崛起成为市场新宠,人才就业市场既面临转型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身处产业带腹地的95后小伙刘阳果断选择紧跟趋势,把目光投向了跨境电商这样的外贸新业态。他深知国内制造业有积累多年的深厚家底,放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自己家乡附近,生产、销售、物流仓储等资源近在咫尺,只消选准合适的出海品类就有机会迅速打开市场局面。如果说有人创业是“一时兴起”,有人是“预谋已久”,说起来刘阳创业的缘分是始于“学校分配”:几年前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他被分在学校新开设的“创业班”,不管是不是做老板的料,“开店才能拿学分”的压力令他快人一步踏进了跨境电商的门槛。
“在SHEIN上开店后销路一下子打开了!从益智玩具到户外玩具,第二个月就卖出了80多万元。”
SHEIN网站上正在畅销的爆款玩具产品
如今不仅刘阳注册的公司正在扩大招募更多“帮手”,以便好风凭借力地进军更大的市场,媒体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不少出海企业都正面临类似的“缺人”局面。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从东南沿海到内陆腹地,“做跨境”热潮奔涌,大量品牌商、贸易商、制造型企业等积极布局出海,相关就业岗位持续释放。据了解,在SHEIN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带动下,就业市场也迎来量变式扩容。依托数字化柔性供应链,SHEIN已直接带动数千家覆盖产业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带动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等百万人员就业,同时不断持续深入全国数百个产业带,帮助当地商家转型出海、拓产能、增销售、招团队,SHEIN还与包含多所广州院校在内的全国20余所院校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与职业专业技能打通认证体系——这些都举措都显著降低企业出海门槛并促进相关人才培养,促进更多国内企业的经营半径从本土向全球延伸。
一场产业带与跨境电商的深度结合,正在加速促成传统经营模式和人才就业结构并行升级的良性循环。
海外订单爆,国内招人忙
跨境电商是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同样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伴随海外订单的持续上升,跨境电商公司仍在大量招聘,热门岗位更是长期空缺。
一家以欧洲、北美为主要市场、经营男士牛仔裤、男士配件的广州贸易商透露:“出海是我们坚定的方向,为此公司现在最需要的是眼光独到的选品师以及跨境运营管理师,将国内外供应链和销售资源等打通、理顺,把产品送进更多新市场。”
一家出海企业正在加紧生产海外零售订单
媒体在浏览一些招聘网站后也发现,大量跨境电商运营、信息流优化、美工、配/理/捡/发货等岗位都在急招,薪酬不菲,面向零经验的大学应届生也能开到7000-13000元的薪酬并提供培训,一些小语种运营岗位薪资可达两三万元。
薪资水平即是市场价值的映射,而一些资深岗位往往还能获得更高的溢价。据一家坐落于珠三角地区、海外年销售额达6亿元的跨境女装企业负责人透露,该公司为高级选品师一岗开出了年薪百万元以上的待遇,但这类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连亏2000万的工厂做SHEIN后“翻盘”又扩容
生意火热的直观体现,除了站在风口上的跨境电商企业求贤若渴甚至开出百万年薪依然难招人之外,放大到产业带的一线工厂圈层中,则表现为越来越多传统工厂通过直接经营跨境店迎来二次增长,在经历了前期出海的小试牛刀后,不仅产线提质扩容,招工的步伐也迈得更大了。
比如在临近广州的惠州女鞋产业带上,当地工厂最初只为国外的一些中高端品牌生产——其中一些至今仍可见于部分一线商场,但他们中的更多却逐渐落后于市场潮流,失去消费者喜爱。早在2022年,以傅丽娜为代表、曾重度依赖传统外贸模式的鞋厂老板们就察觉到:风向又要变了。
多款惠东女鞋产业带制造的出口产品
“我们本地很多厂做鞋已经有四十多年的积累,刚开始是很传统的手工鞋和内销,后来是外贸加工,再后来有了国内电商,发展到这两年,周围很多老板几乎都在尝试跨境电商了。”傅丽娜说。2020年前后她曾因订单压货,亏损1900多万,2023年尝试给国内网红直播供货后又积压了600多万的库存,直到2024年在SHEIN平台上独立开店,才看到曙光。
傅丽娜顺应海外市场对品质以及合规的诉求,推出高品质、高标准、设计新颖的高跟鞋产品,目前销售额稳定在每个月300万元左右。
“最直观的还是公司规模变大了,开SHEIN店之前公司员工只有100多位,开SHEIN店铺后,我们又扩招了100多人,公司内各组分工更专业,还新设了视觉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新岗位。”蒸蒸日上的好生意,不仅使傅丽娜从2000多平的旧场地搬进了将近8000平米的新厂房,还向惠州当地的很多制鞋熟练工和懂电脑操作的年轻人伸出橄榄枝,如今公司更在探索制造高质量新品所需的新材料、五金和包材,将身为一家“跨境电商鞋厂”带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向上下游释放。
媒体了解到,傅丽娜开在 SHEIN上的品牌店铺还获得了平台“时尚店铺”的认证,凭借亮丽的风格和高品质,开业没多久就吸引超过5万国际粉丝。在傅丽娜看来,相比纯订单模式的发展,走品牌化道路是穿越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不二选择。对于大量传统企业而言,跨境电商为其变革带来契机:工厂终于能从“押注大货”转向“按需制造”和“品牌出海”,实现价值蜕变。
跨境电商成人才“新秀场”
其实,“出海潮”不仅席卷传统外贸大省,许许多多下沉市场的当地居民也借助跨境电商这一便捷渠道迎来许多新的就业选择。
2022年春节前夕,一位96年小伙子原本在当地工厂打螺丝,过年回家突然开了一台市价两百多万的豪车。“大家都去打听,才知道原来他是在SHEIN开设了店铺,包下了五六层楼做仓库,仅仅打包员工都有几十人,一年销售少说也有好几千万元。”
这位小老乡的传奇创业经历给其他人带来不小的震撼。“这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再等了,必须得尽快上车。”一位与他同乡的小老板江诚直言。在SHEIN买手的帮助下,他决定切入宠物用品赛道把新店运营了起来。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小店斩获了500万元的销售额,彼时大大小小的同乡聊天群都变成了他获取市场行情的窗口。江诚保守估计,目前已经有1000多位同乡陆陆续续在SHEIN上开了店,尤其今年以来,身边不少一起出海的老板都在新招员工、扩建仓库,小镇发展更显活力。
无论是傅丽娜这样的传统企业主,还是刘阳、江城这类“后进”创业者,皆因跨境电商接触到广阔的全球发展舞台。媒体了解到,SHEIN今年已接连组织了数十场产业带线下活动与百余场在线直播,几乎场场都能吸引到大量传统外贸企业、国内外贸商、工厂主赶来旁听,为来自近400城的重点、新兴、特色等多种类型产业带企业提供了门对门的出海便利。
另据业内估算,仅以服装产业为主,SHEIN作为跨境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已实际带动国内贸易出口、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生态链一大批行业,以及百万级上下游人员的就业发展。就在上个月,“SHEIN产教评共享实训基地”揭牌,作为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企业,SHEIN不但加大国内供应链数智化投入,也扩大了产业人才的培训赋能机制,着力破解服装产业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院校和全行业构建“培训-认证-就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打通精准育人“最后一公里”,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全品类出海趋势升温,更刺激了国内多个产业对于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需求——从基础电商运营、仓储管理,延伸至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学生以及不同领域的制造业工人,推动产业带人力资源配置进入结构性升级新阶段。
跨境电商不再只是产业带求发展的一条新航线,同时也在缔造一片充满机遇的“就业创业新热土”,为区域以及个体发展都带来了融入全球经济的广泛可能。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