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矿卡全赛道亏损:赛博矿工价值几何?

发布时间:

2025-09-12 17:38:27

来源:谈擎说AI

文:谈擎说AI

近日,数十辆无人矿卡自动穿行在中国最大整装煤田上引起关注。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矿区场景由于人烟稀少、场景单一、安全要求高等因素,天然适合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也因此,率先成为了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垂直场景。

上半年,易控智驾、希迪智驾均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来争夺“矿山无人驾驶第一股”。

一时间,矿山无人驾驶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红人”,所以不免疑问,如今无人驾驶矿卡行业商业化落地情况到底如何了?

无人驾驶矿卡:轻资产运营成趋势

2025年可以说是中国无人驾驶矿卡规模化爆发的元年。

2023年,中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卡数量尚且只有1131辆,而如今,仅易控智驾一家投入运营的无人驾驶矿卡总数就已经超过1800台,易控智驾战略副总裁林巧曾表示,2025年全国无人驾驶矿卡落地数量将超过5000台,无人驾驶矿卡在新增矿卡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

从市场需求来看,矿区的安全性要求是大于成本要求的,一个矿场发生安全事故,会直接造成停产,动辄损失就从亿元起步

因此,保障矿场不发生安全事件,就是成本最重要的控制。

无人驾驶矿车的使用,无需驾驶员在采石场、爆破区等高危环境作业,显著降低职业伤害风险

据统计,已部署自动驾驶系统的矿山,运输环节安全事故发生率平均下降70%以上。

同时,无人驾驶矿车可全天候运行,无需换班休息,单日生产作业时间延长2小时以上,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而且传统矿山每辆矿车至少配备两名司机,单人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而无人驾驶矿车只需少量远程监控人员,人力成本可降低80%以上。

无人矿卡全赛道亏损:赛博矿工价值几何?

安全高、效率有保障、降低成本正在成为无人驾驶矿卡的专属标签。

目前市场前景足够好,商业落地可行,市场培育阶段,头部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

易控智驾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分别亏损为2.16亿元、3. 34亿元、3.9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9.4亿元。

希迪智驾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分别亏损为2.63亿元、2.55亿元、5.8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1亿元。

利润虽然亏损,但是效果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的,二者的营收却一直在高增长的路上。

同期,易控智驾实现营收5991.7万元、2.71亿元、9.86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305.8%;希迪智驾实现营收分别为3105.6万元、1.33亿元、4.1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63%。

头部公司呈现出“营收高增长+持续亏损”的典型特征,这是为何?

主要由于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成本投入高昂。

比如在研发费用上,为保持技术领先,行业高研发支出成为常态,像希迪智驾、易控智驾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3亿元,2.08亿元,分别占营收的47%、21%。

同时,技术成熟度不够,矿卡效率未达到设计目标,产生的溢价空间有限。

行业原本设想无人矿卡日均运行18–20小时即可摊薄折摊、把毛利率抬到30%左右;然而眼下可靠作业时长尚未突破技术天花板,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客户付费意愿自然受限。

尤其是对于中小矿场而言,付费意愿更低。

主要是无人矿车要取代的是长期人力成本。

矿山需要24小时不停工,单车雇佣2—3个司机的费用一年大约为50万元。

但无论采取无人化改造,还是整车采购,价格都更贵。

像一套无人驾驶系统一次性投入约50万元/车;而整车采购更贵,前装无人矿车单价高达至少100万元/车,远超中小矿场对“生产工具”的心理价位。

而中小矿场车辆少、运输量小,无法大规模采购,形成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

回本周期更长,自然付费意愿更低。

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头部企业如今都有着大客户依赖症。

像希迪智驾、易控智驾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80%。

这同时也证明着行业市场渗透率并不高。

此外,由于行业前期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为了提高矿场方意愿接受程度,许多企业前期不得不做重资产商业模式

比如易控智驾,其此前自行购买或租赁矿卡,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

但随着如今行业发展,其结构性弊端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企业扩张与盈利的核心瓶颈。

像一辆宽体矿卡售价在100万元左右,大型矿卡可以在300万元以上,每新增一个项目需要大量垫资。

而且车辆资产需要提前投入,但服务收入按月或者吨来结算,回款周期长,会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导致企业长期处于“高采购、慢回收状态”。

2022—2024年,易控智驾的现金流分别为-0.75亿元、-2.51亿元、-7.13亿元,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因此,如今易控智驾正在积极向轻资产方向转型。

可以说,重资产是早期无人驾驶矿车的“入场券”,但不是“盈利券”。

相比着,轻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在行业内越来越受追捧。

像华为在无人矿车赛道上开始就不亲自买车、不直接做运输运营,而是把ICT做成“货架式”产品,通关向主机厂、矿区总包方、集成商输出可插拔的自动驾驶套件+车运协同平台,典型的轻资产、高毛利商业路径。

当然,华为开始就能这样做,一是技术足够硬、二是品牌天然具备着技术信任属性,具备着不可复制性。

尽管如此,整体看,轻资产运营也越来越是行业发展趋势。

易控智驾2023年开始意识到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转型,在当时推出轻资产性质的ATaas模式——客户自带矿卡,易控实行按吨公里卖“无人化软硬件+运维”的轻资产订阅模式。

短短一年内收入占比迅速提升到46%,成为公司盈利、降低现金流压力的核心抓手。

中科慧拓采用“车辆租赁+系统+运维”的轻资产一体化模式,已为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等30多家矿山提供无人驾驶运输服务。

可见,未来能活下来、活得好的企业,必须完成从“持车”到“持技术”的跨越。

无人矿卡相比Robotaxi,价值几何?

整体讲,无人矿卡行业规模正在迅速发展,商业模式也已经跑通,但头部企业盈利情况依然不尽人意。

从投资角度来看,无人矿卡这个生意未来发展会有想象力吗?

坦白讲,想象力肯定没有最火的Robotaxi大。

如今特斯拉都开始布局Robotaxi,就是看好了Robotaxi有着万亿出行的想象力。

而无人矿卡只能算是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垂直细分场景,天花板很有限,算是千亿运力市场。

一家国内头部企业,最多尽量占据些海外矿区市场,再往上想象,只能是科幻想象,在月球上用太空卡车挖矿。

不过,天花板虽然有限,但无人矿卡行业胜在务实。

Robotaxi落地,需要面对各种长尾场景,而无人矿卡由于仅在矿区内活动,场景封闭,所以只需要应对各种短尾场景,技术难度小,更容易被落实。

而且Robotaxi更取决于地方政策窗口。

而无人矿卡市场则恰恰相反,反而受到国家政策扶持。

还是上文所说的那句话,矿场的安全性就是最高的成本。

无人矿卡干苦活、累活,还不容易发生安全事件,有着天然优势。

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是支持的。

2024年七部门联合《指导意见》给出硬指标:到2026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

一句话总结来讲,Robotaxi更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大饼,知道有一天会来,但那一天总是遥远,而无人矿卡前景虽然有限,但现在就能看得见、摸得着。

而且在出海上,中国无人矿卡企业也更有优势。

Robotaxi 出海得先拿下各国开放道路营运许可,还要搞定数据跨境、功能安全等合规关;没有当地政策开路寸步难行。更麻烦的是,每进一座新城都要重新采集高精地图、适配环岛、机非混行等“无限长尾”场景,算法迭代和运维成本水涨船高,技术落地难度远高于封闭场景。

相比之下,矿区路线固定、场景单一,把中国跑通的方案原样搬到海外矿山即可;法律上无人矿卡仅算“厂内机动设备”,既不要公开道路牌照,也无需政府层层审批,只要矿主同意就能立刻开工。

此外,在无人矿卡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实现全球技术领先,并在多个关键维度上形成显著优势。

截止2025年7月,GlobalData数据库显示,中国投入运营的自动驾驶卡车和钻机数量已达2108台,居于世界首位,远超澳大利亚等矿业大国。

像易控智驾在年初成为了全球首家实现1000台无人矿卡规模化落地的企业,累计运行里程超3000万公里,市占率达到了42.5%。

同时技术原创能力强,核心算法领先,像中科慧拓等企业已经实现L3级无人驾驶在矿区常态化运行,部分项目实现7×24小时运行;华为的无人电动矿卡甚至可以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下作业。

海外矿山自动驾驶的应用起步虽然早,但是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案不及我国企业丰富。

海外自动驾驶提供方主要有两类,主机厂和方案提供方,它们的价格较高、交付较慢,留给中国方案明显有着空挡。

有着技术底气,这也是中国无人矿卡企业在行业刚兴起时就敢走出国门的原因。

易控智驾已与澳大利亚Thiess Group等国际矿业展开合作,并且上市融资明确将“加速海外业务落地”列为三大资金用途之一。

中科慧拓不仅在泰国、印尼、巴西等国落地项目,甚至还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制定。

都是跨国企业点对点合作。

国内Robotaxi出海,多半只能先“借船出海”——把无人车接入Uber、Grab这类根深叶茂的本土平台,才能省掉与监管、司机和乘客的重复沟通,实现落地。

由此可见,无人矿车行业虽然无法像Robotaxi给予市场充足的想象力,却用封闭场景、政策轻门槛的“笨功夫”把商业化跑通:不用等城市立法,不必烧高精地图,矿主点头就能换真金白银。

一个是自动驾驶的理想派,一个是务实派,各有千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