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检科技(301115.SZ):以并购破局汽车检测赛道,凭技术延伸机器视觉未来

发布时间:

2025-10-09 14:38:09

来源:同壁财经

在第三方检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联检科技自2022年上市以来,坚定以“新兴领域拓展”为核心战略,通过精准并购实现业务边界突破。公司从建工检测等传统赛道,成功跃迁至汽车、消费电子、食品等高增长新兴领域。其中,汽车检测领域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公司深刻洞察该领域“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大、内生突破慢”的特性,采用“控股收购+战略持股”的组合模式,既实现了汽车检测赛道从“0到1”的快速切入,又完成了从“1到N”的能力升级,为长期占据行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汽车行业迎“电驱+智能”变革,工信部政策催化检测需求爆发

汽车行业的结构性变革,正为检测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量空间,而工信部的政策红利更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二者共同为联检科技的汽车检测业务创造了优质土壤。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跃升至42.1%,较2020年大幅提升28个百分点。“三电系统”的检测需求使单车强检价格比传统燃油车高出30%-50%,同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融合催生出"智能能效测试"等新场景,推动检测市场持续扩容。

政策层面,2025年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政策元年”。2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将L2级辅助驾驶及OTA升级纳入强制检测管理;6月,“多支柱法”全流程检测标准公示,覆盖城市道路智驾、极端天气模拟等复杂场景。这些政策大幅提升行业门槛,而联检科技凭借此前并购所积累的"资质+经验+场地"综合优势,率先契合标准,迎来市场与政策双重利好。

并购冠标:搭建汽车检测全链条能力,夯实赛道切入基础

在行业与政策的双重利好下,联检科技率先通过控股收购冠标(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汽车检测领域的“基础工程”,快速掌控全链条服务能力。

2023年10月,联检科技完成对冠标检测的控股收购,这一动作被视为其进军汽车检测赛道的“关键敲门砖”。冠标检测并非行业新兵,在汽车材料性能及零部件检测领域已深耕十余年,服务网络深度绑定多家整车厂及供应链企业,恰好精准填补联检科技在汽车检测领域的能力空白。

并购后的整合速度与效果超出市场预期:依托联检科技的注资扩能,冠标检测资质能力实现质的跃升——不仅具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全流程检测服务能力,更在客户拓展上取得关键突破,目前已相继获得江淮、吉利、零跑、奇瑞、蔚来、理想等主流车企的第三方检测准入资质,认可能力范围持续扩大。技术层面,冠标检测进一步完成ECM检测能力建设,将服务范围从传统零部件延伸至智能驾驶核心组件,为联检科技对接智能网联汽车检测需求筑牢技术根基,也为后续业务升级铺平道路。

投资孔像:以ISP算法突破技术天花板,打开机器视觉下游广阔空间

联检科技以3.5%的持股比例,战略投资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视觉硬件研发的孔像科技,其核心目标在于获取该公司全栈自研的ISP算法能力。ISP算法作为机器视觉领域的关键技术,当前已成为技术密集、应用广泛的高价值赛道,其下游应用可延伸至工业制造、物流分拣、医疗影像分析、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等多个高增长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对联检科技而言,此次投资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汽车检测业务注入先进的智能算法能力,更在于实现了机器视觉技术与检测主业的深度协同,展现出巨大的延伸潜力:

汽车检测场景:随着车载视觉系统需求的快速增长,ISP算法可直接应用于车载摄像头的性能测试与图像质量验证。例如,通过该算法对车载摄像头在极端光照、复杂路况下的图像输出进行精准分析,可有效确保其满足智能驾驶的环境感知需求,从而帮助公司在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赛道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工业检测场景:机器视觉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产品缺陷检测、尺寸精度测量、生产定位引导等关键环节。以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检测为例,传统人工检测方式效率低、误差大,难以识别细微缺陷。而依托孔像科技的ISP算法,联检科技可构建高效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毫秒级的划痕与变形识别,显著提升检测精度与效率。该技术未来还可进一步拓展至消费电子、食品包装等公司已布局的赛道,形成“一技术多场景”的协同效应,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

从并购冠标夯实汽车检测全链条能力,到投资孔像抢占机器视觉技术高地,联检科技以“精准并购+战略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成功卡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检测的黄金赛道,更为自身业务向工业检测、医疗影像等多元领域延伸埋下伏笔。未来,随着行业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联检科技若能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与技术融合,有望在第三方检测行业的竞争中构建更强的差异化壁垒,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