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回调后今天军工板块重拾升势,并以卫星网、航空航天等“新质战力”表现最为突出。截至收盘,信维通信涨超6%,臻镭科技、新雷能涨超3%,国科微涨2.62%,中科星图、中国卫星、中国卫通等纷纷跟涨。
ETF方面,卫星产业ETF(159218)盘中一度涨超1%,近五个交易日连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区间累计吸金2831万——这可能反映出,虽然短期板块有所波动,但中长期看好卫星产业发展的资金仍在持续布局。
【一、卫星产业到底在忙什么?】
周三国网08组卫星成功发射,咱们火热推进的低轨卫星互联网大计划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简单说,我们初步的卫星产业规划,就是要在离地球比较近的轨道上,布一张由成千上万颗小卫星组成的“天网”,目标是让全球、尤其是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也能高速上网。
目前国内主要有三个“造星大队”在忙活:
1.“国家队”领跑 ,国网星座/GW:这是绝对主力,规划了近1.3万颗卫星。总共分两层轨道部署,目标不仅是互联网,更是未来6G“空天地一体”网络的基础。去年底开始,已经密集打了8组卫星上去(包括这次),明显在加速。
2.“上海队”跟进,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卫星推动,计划先发1200多颗,远期目标也是上万。目前已经有90颗在轨运行了。
3.“民企队”专注,吉利星座:主攻物联网通信,已经成功发射4次,41颗卫星在天上干活,预计很快就能完成一期64颗的组网。
【二、为啥发射越来越密集?】
最重要的原因是太空“黄金地段”快没了。这么密集地往天上送卫星,归根结底是由于轨道和频率这些太空资源,是先到先得、极其有限的“硬通货”。
想象一下,一条轨道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车道,一个位置只能放一颗卫星,因为离太近了会“撞车”。研究估算,整个低轨道空间(300-2000公里高度)也就容纳十几万颗,但现在全球提交的轨道申请已经超过6万份——Starlink一家就规划了好几万颗,英国OneWeb等也在发力。
所以,我们加速部署自己的星座,就是在争夺未来太空通信的“入场券”和“话语权”,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
【三、问题来了:产业链机会在哪?】
根据机构的分析,卫星产业链目前主要分为四个环节:
• 卫星制造(约占5.6%):包括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
• 卫星发射(约占2.5%):包括火箭制造和发射服务。
• 地面设备(约占51.6%):包括地面站和各种用户终端。
• 运营与服务(约占40.3%):提供通信、数据等服务。
这些环节的技术壁垒普遍较高,个股研究难度很大,而且其中一些部分还存在技术挑战、并需要市场培育的时间,因此不确定性比较多。
如果想规避早期波动、同时又把握产业红利,大家可以用ETF分散持仓,捕捉确定性更高的环节,避免初创企业技术风险。
以中证卫星产业指数为例,截至最新近1年收益超52%,显著跑赢沪深300。
目前卫星产业ETF(159218)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卫星产业指数的标的,今天5月刚成立,不到三个月就涨了16%+,弹性比较好。
作者:ETF金铲子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