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吴凡
在调味品行业分化加剧的2025年上半年,腰部企业的经营压力愈发凸显。厨邦酱油母公司中炬高新(600872.SH)近期交出了营收、净利双降的半年度成绩单。与此同时,公司宣布终止筹划四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新管理层启动深度调整的信号,但也让公司“再造一个新厨邦”战略目标更添变数。
证券之星了解到,今年7月,中炬高新完成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的换届选举,公司董事长由此前在华润、中信等央企担任要职的黎汝雄正式接任,新任董事长在快消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正处于业绩承压之际的中炬高新而言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公司管理层在近期召开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中称,董事长到任两个月以来,公司二季度业绩已经有明显的改善。不过,管理层也同时坦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期待短期爆发式增长并不现实。
半年报显示,中炬高新实现营收21.3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8.58%;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6.56%至2.57亿元,扣非净利润亦同比减少22.53%至2.63亿元,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呈现明显弱化趋势。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中炬高新解释称,主要是本期调味品收入下降影响。
证券之星了解到,作为公司的绝对核心,公司调味品板块在上半年承压显著,呈现“多品类遇冷”的格局。具体来看,酱油作为调味品板块营收贡献占比超六成的主力品类,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2.98亿元,同比下滑16.68%,核心支柱作用呈现弱化;厨邦品牌旗下第二大品类鸡精鸡粉同期收入2.5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98%;食用油产品降幅更是接近腰斩,同比骤降49.39%至1.09亿元;而包含蚝油、食醋、料酒等在内的其他调味品品类,也未能起到“补位”作用,上半年收入3.3亿元,同比仍小幅下降3.23%。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召开的机构交流会中,有参会机构疑惑公司为何选择发力毛利率较低且市场充分竞争的食用油品类,公司管理层回复称,公司销售产品不能简单从毛利率出发,要以满足消费者或终端客户需求为主。
从行业层面看,当前调味品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放缓已成为普遍趋势,正从过去的“增量扩张”阶段全面转入“存量博弈”周期。与此同时,行业格局的“马太效应”正持续加剧,亦放大了腰部企业的经营压力。以酱油品类为例,上半年,得益于健康系列增长,海天味业的酱油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比上涨9.14%,公司整体营收同比上升7.59%至152.3亿元。相较之下,虽然厨邦酱油系列亦涵盖有机、经典、减盐等多种等面向不同消费市场的产品,但收入规模未能实现有效突破。
除市场环境因素外,对于调味品板块收入的收缩,中炬高新进一步表示,主要是公司上半年主动优化供货策略,针对销量领先的经销商实施去库存措施,旨在战略性重塑市场价格体系,重振经销商信心。
核心区域承压,南区复苏缓慢
从区域营收表现来看,中炬高新上半年的收入压力在核心市场集中显现,来自东部、南部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8.64%、16.29%和16.12%,其中在今年第一季度,东部地区同比降幅高达47.71%、中西部地区也录得29.05%的同比下滑,南部地区同比降幅为19.63%。
证券之星了解到,中炬高新核心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是导致消费者犹豫、经销商积极性降低,最终影响上半年销量的主因之一。因此公司上半年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塑市场价格体系,最终目标是要恢复经销商信心,为长期增长铺路。
公司管理层在今年一季度的报告交流会中表示,针对华南和华东市场价格波动的问题,公司今年对窜货行为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联合检查,对公司员工、经销商和物流单位全面加强管控,同时也及时调整了电商价格政策。
在此基础上,公司于二季度进一步加大渠道下沉力度,截至上半年末,中炬高新经销商总数达到2799家,报告期内净增245家。从业绩反馈来看,二季度的渠道调整已显现部分效果:东部、中西部地区收入同比分别实现1.1%、5.6%的正增长。
不过,南部地区收入仍未摆脱下滑态势,同期同比下降12.4%,区域复苏进程存在分化。受此影响,公司二季度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9.11%,但盈利端压力未得到同步缓解,归母净利润同比仍下滑31.57%,反映出渠道调整的成效暂未完全传导至利润端,盈利修复仍需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具有华润、中信等央企快消领域经验的黎汝雄出任董事长后,公司经营调整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董事长到任两个月来,二季度业绩改善正是前期改革初见成效的体现;但同时也坦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行业整体下行趋势未改,短期爆发式增长不现实,不过公司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具备稳健发展潜力。
正如管理层所言,中炬高新要突破当前压力,需在稳住现有调整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健康化品类潜力、加速南部市场信心修复,而这一过程,既是对新管理层战略落地能力的考验,也需要时间来兑现长期价值。(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