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掀起IT投资热,AI新基建扛起联想增长大旗?

发布时间:

2025-10-11 09:54:38

来源:港股研究社
OpenAI掀起IT投资热,AI新基建扛起联想增长大旗?

近期,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AMD等公司达成了一系列震动业内的协议,掀起了AI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潮。

几乎在同一时间,戴尔也因AI服务器需求激增,宣布大幅上调未来四年业绩预期。事实上,过去六个月,戴尔的市值已经因此上涨超过90%,多家投行纷纷上调其目标价,分析师们对公司AI业务的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此外,销售AI服务器的超微电脑和慧与,近半年市值分别上涨了超过75%和85%。

作为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的老牌PC巨头,联想此前也发布了营收增长超过20%的中期业绩报告,其中AI服务器业务同比增长三倍。

在这一由AI驱动的新一轮IT投资周期中,戴尔等同行凭借AI服务器获得市场重估。那么,联想能否也乘着东风,迈向新的高处?

AI“热得发烫”,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潮到来

进入10月,AI基础设施投资热潮持续升温,今年涌现出一系列重量级交易。

除了OpenAI的“投资换订单”,最近,贝莱德旗下的基础设施基金GIP也传出要以约40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数据中心运营商Aligned Data Centers。这一消息再次证明,资本市场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兴趣更加浓烈。

这笔交易凸显了一个重要趋势,投资者的关注点已经从AI大模型本身,转向了支撑这些模型运作的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算力网络等底层物理设施。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也明确表示,基于对未来模型能力及需求的强大信心,“我们已决定是时候进行一次非常激进的基础设施押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PC厂商的角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戴尔、联想等公司,凭借多年在服务器领域的积累,意外地成为了算力革命中的核心参与者,站到了这场变革的前排。

以戴尔为例,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部门已经成为本财季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AI服务器的订单持续攀升,直接促使公司将年度营收增长预期上调至7%-9%。戴尔的首席运营官Jeff Clarke也坦言低估了AI市场的发展潜力。他表示:“两年前,我们对AI市场的规模判断完全错了,现在看来,它只会越来越大。”

无独有偶,作为常年占据全球PC市场份额第一的厂商,联想也在本财季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营收同比增长22%,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

仔细分析联想的增长动力,已明显从传统的PC业务转向AI驱动的多元增长。联想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以36%的增速领跑各大业务板块,其中AI服务器收入翻倍增长,成为推动整体业绩超预期的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联想的智能设备业务也展现了强劲的韧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联想AI PC的出货量环比增长了228%,这也表明消费电子市场可能正迎来由AI驱动的换机潮。

从企业级的AI服务器需求到消费级的AI PC趋势,老牌PC巨头正迎来增长的新周期。但是通过财报也可以看出,在这轮周期中,联想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

尽管非PC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7%,接近半壁江山,但整体来看,联想仍然高度依赖PC业务的收入和利润。虽然基础设施方案业务增长迅速,但该业务仍未实现稳定盈利,最新财季的经营利润率为负值,与方案服务业务集团22%的高利润率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盈利能力的反差,恰恰揭示了联想在AI时代的转型目标。

“混合式AI”重建联想?

近年来,全球PC市场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后的短期爆发,已经重新回到增长放缓的轨道。

PC这个联想赖以起家的核心市场,虽然仍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显然难以支撑资本市场对未来的增长预期。

因此,在2025年3月31日的誓师大会上,联想宣布将“混合式AI”战略作为未来十年的核心发展方向。通过整合个人智能、企业智能和公共智能,公司计划构建一个覆盖“端-边-云-网-智”的全栈能力,从传统的设备销售商转型为AI生态服务商。

这意味着,联想希望从以PC为核心的硬件公司,转型为一个在AI领域具备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对此,杨元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今天大家认为联想是卖设备的,可能在未来,我们就是一个以智能体的业务为核心的企业。”

然而,转型并不容易。从传统PC到AI生态,联想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产业链格局。

以企业级IT硬件市场为例,在如今AI服务器领域,尽管戴尔和联想的增长十分显著,但它们承受着来自两端的压力。

上游的英伟达、AMD等GPU厂商凭借技术垄断拥有定价权,持续挤压中游厂商的利润空间;而下游的亚马逊、阿里云等云服务商则通过自研服务器和规模化采购,不断提升议价能力。

这种产业链定位的影响,也直接反映在联想的盈利能力上。尽管基础设施方案业务保持了36%的高速增长,但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最新财季的经营利润率为负2%。

要突破“硬件价值陷阱”,联想必须跳出传统的硬件制造商逻辑,重新定义自己的商业模式。

“混合式AI”战略就承载着这样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在设备端、边缘端和云端之间智能分配AI工作负载。在消费端,通过AI PC等智能设备触达最终用户;在企业端,通过AI服务器和解决方案满足机构客户的算力需求。

对联想而言,这一战略意味着从设备销售商向AI生态服务商的转型。

当然,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在推进“混合式AI”战略的过程中,联想面临着几个关键挑战,比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及如何将硬件优势有效转化为软件和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联想能否成功实现从硬件制造商到AI生态服务商的“大象转身”。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联想的转型方向也是中国传统IT企业集体求变的道路:如何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如何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联想的新战略,也为观察中国IT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从智能硬件到AI全栈生态,重估这轮IT周期

“混合式AI”战略能否帮助联想跳出传统硬件竞争的泥潭,仍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单纯的“卖产品”到“卖生态级的解决方案”,是AI科技公司的趋势所向。

近期,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明确阐述了AI时代下阿里云的核心战略路径,强调“全栈AI+超级云”战略。而联想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全栈AI”方案,涵盖了AI终端、基础设施到AI解决方案及服务,展示了超越传统硬件制造商的商业野心。

管中窥豹,从依赖单一产品到构建多元生态,从硬件销售到服务增值,从本土竞争到全球布局,联想技术与生态的价值正在释放。

比如,在企业级市场,联想与阿里云的深度合作正不断深化。这不仅为联想带来了直接的订单,也让其融入了中国AI产业发展的主流生态。联想通过积累液冷技术等创新,在高效能计算领域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基础设施业务的盈利水平。

图:第六代联想海神液冷技术

与此同时,联想的百应平台也逐渐受到市场认可。该平台已为超过10万家企业提供AI服务。这种从“一次性设备销售”到“持续性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转变,如果能够规模化,将显著提升联想的盈利质量和估值水平。

事实上,这家PC巨头的价值重估已经开始。

过去90天,已有15家投行对联想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集中在13.8至14.9港元之间。机构投资者的乐观看法,主要基于对联想AI服务器业务增长潜力和即将到来的AI PC换机周期的预期。高盛最近在报告中将联想列入“买入名单”,并上调了2025财年净利润预测23%。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联想身上,市场对整个PC行业的判断也在发生转变。从戴尔因AI服务器业务获得市场重估,也可以看出,老牌PC厂商正在成为AI算力时代不可或缺的生态参与者。

展望未来,随着AI新基建愈演愈烈,IT行业正在开启新的黄金十年。而联想的“第五次再创业”也随之开始。

横向来看,联想的发展史,是中国科技的发展缩影。经历了PC时代跟随创新、智能手机时代掉队,2017年“设备+云”软硬一体转型,以及2019年聚焦智能硬件的“3S转型”,现在,联想又一次站在决定未来的关键时刻。

从硬件巨头向AI生态玩家跃迁,是联想新十年的前进方向。真正的价值提升,需要完成从“业务多元化”到“生态协同化”的关键一跃。

理想的状况是,联想通过混合式AI架构将这三大业务有机整合,形成“设备产生数据、数据驱动智能、智能创造价值”的闭环。

如果这一闭环能实现,联想将以AI时代的生态型企业的身份,深度参与新兴科技的崛起之路。这也是联想又一次创业的核心目标。

随着OpenAI“合纵连横”,戴尔等PC巨头加速转型,新一轮IT产业链洗牌开始了。能否完成身份转变,将决定在AI这场盛宴中,联想是喝汤还是吃肉。

来源:港股研究社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