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603019.SH),又爆了!
8月25日,其股价一字涨停,报收91.11元/股,算上前一个交易日,连续强势录得两个涨停。
消息面上,8月21日,DeepSeek发布大模型DeepSeek-V3.1,宣布采用适配国产芯片的UE8M0 FP8参数精度,引发市场对国产芯片大规模应用的预期。
同一天,美国媒体称,英伟达已通知三星电子、安靠科技等供应商,暂停生产中国特供AI芯片H20。
稍早之前,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其说明H20芯片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后门风险。
很明显,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上,这次算力产业链的国产替代,要实打实地照进现实了。
这也是上周五至今,包括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在内的国产算力链公司大涨的主要原因。
01
根正苗红算力股
从芯片+算力国产替代这个逻辑来讲,中科曙光可谓根正苗红、优势巨大。
中科曙光的前身可追溯至199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以200万元研究经费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内发起"曙光"科研小组。
1996年,该课题小组正式成立深圳曙光公司,成为中科曙光的前身。
2001年后,曙光相继研制出"曙光4000A"、"曙光5000"、"曙光6000"等超级计算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制造和应用百万亿次、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奠定了公司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基础。
2014年11月6日,中科曙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上市企业。
上市后,中科曙光开始从单一的高性能计算业务向多元化布局拓展。
2011年,公司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建成国内首家"城市云"模式数据中心;
2016年,公司启动智能制造研究,两年后建成首个计算设备智能工厂;
2017年,公司推出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原型机,开启液冷技术商业化进程;
2022年8月,参股公司海光信息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算力产业链的布局;
同年11月,子公司曙光数创在北交所上市,专注于液冷数据中心领域;
2023年,公司推出AI大模型存储解决方案,启动智慧工业战略;
2024年,发布工业数字化全栈平台"SugonRI2.0",并参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
2025年6月,海光信息宣布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打造"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一体化生态。
目前,中科曙光已逐步构建起从底层芯片到高端服务器再到数据中心的完整产业链,成为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绝对龙头,公司的核心产品线包括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存储系统、液冷技术解决方案、城市云计算中心、智算中心等。
02
多领域领跑
应该说,在国产算力的多个领域,中科曙光都占据了领先优势。
从液冷技术来看,自2011年开始布局,历经冷板式、浸没式、浸没相变液冷三个阶段,2019年实现全球首个大规模浸没相变液冷项目商业化落地 ,液冷服务器部署量达数万台,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能力领先。
从全栈计算能力来看,通过"立体计算"体系,融合AI算力与科学算力,提供从计算、存储、网络、中间件到应用的联合设计和优化 ,实现100%全国产化的一站式高性能计算(HPC)平台。在HPC领域,连续多年市占率第一 ,在中国超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从国产化替代能力来看,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5% ,存储产品线已完成国产处理器全适配 ,与参股公司海光信息共同构建"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协同生态。
03
如何估值
市场的嗅觉是灵敏的,早在去年9.24行情中,中科曙光就已经爆拉了一波,股价从起涨前的最低33.8元/股,最高涨到过89.66元/股,区间涨幅165%。
此后,其股价震荡下行,在60-70元之间横盘震荡许久,直到这次重启升势。
8月25日再次涨停后,中科曙光的总市值来到了1333亿元,动态市盈率91.12倍,而其所属的计算机装备行业,平均动态市盈率为51.38倍。
从历史估值来看,中科曙光目前的动态市盈率,差不多在历史75%分位左右。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科曙光的估值,现在已经高了?
我认为,要分开看待。
如果只是常规公司的常规估值,中科曙光当前的市盈率确实偏高,但不要忘记,我们正身处算力时代,而中科曙光是国产算力产业链上的龙头公司。
目前来看,出于安全性、商业化等各种考虑,算力产业链的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芯片、服务器、液冷,每一个拉出来都是巨大的增量市场,而在这些领域,中科曙光及其参控股公司海光信息、曙光数创、中科星图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根据毕马威与联想集团联合发布的《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算力有望崛起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之后的又一超级赛道。
在一个国家战略性产业正在爆发的进程中,我们不能用常规办法给中科曙光估值,就好像我们不能单纯以当前的业绩给寒武纪估值一样,最终看的,还是预期。
技术领先性、政策支持度、行业高增长预期,以及海光信息等参股公司高速发展带来的估值溢价等,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根据12家机构给出的一致性预测,2025-2027年,中科曙光预计将分别实现营收148.79亿元、171.63亿元、198.2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93%、14.58%、15.53%;实现归母净利润24.77亿元、30.28亿元、36.9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62%、22.23%、22.03%。
EPS(每股收益)分别为1.69元、2.07元、2.53元。
若以8月25日收盘价91.11元/股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53.91倍、44.01倍、36.01倍。
长期来看,有稳健高增长的业绩打底,给中科曙光一些估值溢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
但短期内,仍需警惕涨的过高股价回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