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股民的记忆里,A股每次要攻克一个重要的指数关口,画风往往都是“大开大合”的,通常会伴随着连续的大阳线。
然而,把视线拉回现在,同样是指数不断站上新的整数关口,但市场的表现却温和了许多,不再是百米冲刺,反而像个打太极的高手,一招一式,稳扎稳打地小步慢跑。
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陌生?这慢下来的行情,到底藏着什么玄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慢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市场“慢”下来的几个表象。
第一个是指数连续上扬,但是市场波动率在下降。
8月以来,沪指走出了一串“小碎步”,截至2025年8月12日,沪指已实现7连阳,不过单日振幅并没有显著扩大。
从更长的周期看,目前大盘的波动率处于近10年的相对低位。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5.08.14-2025.8.11,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
这种走势或反映出当前投资者情绪上开始积极乐观,但行动上仍然保持谨慎,虽然看好后市,但追高意愿不强烈,市场在犹豫中上行。
南南认为,虽然市场走得“慢”,但实际上是一种市场风格的变化,从大开大合的脉冲式上涨,转变为更具韧性的“缓步推升”模式。
同时,当前A股慢牛基调正逐步获得市场共识。比如,浙商证券近日研报指出,目前A股或处于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中。(资料来源:浙商证券,2025.08.10,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二个表象是增量资金在稳步流入,而非跑步进场。
7月以来,市场的流动性显著改善。无论是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上方,还是公募、险资以及散户参与度的提升,都表明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正在流入A股。
不过,也有市场声音表示,2015年A股两融余额同样突破2万亿,随后市场经历剧烈波动,所以当前需警惕市场过热的风险。
南南想说的是,先别慌,现在的市场结构与2015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2015年巅峰时期,两融余额达到2.27万亿,融资余额占两市总市值比例超过4%,场内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超过19%。
而目前这两个数据分别约为2%、10%,都远低于2015年水平。(以上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11,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
这也说明,相比2015年的高点,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依然较低,杠杆资金的交易虽然活跃,但尚未到过度投机的程度,资金入场节奏更加平稳。
总的来说,“慢下来”并不是坏事,它不代表行情熄火,而是说明市场在经历了前期的上涨后,或正在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积蓄力量。
缓涨背后的情绪分化
那么,市场整体节奏放缓的背后,是什么在主导呢?
南南认为,大小盘风格的显著分化,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本轮行情中,以券商为代表的大金融,以及各行业的龙头白马等大盘蓝筹股,最近的走势显得“不温不火”,尚未真正发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微盘股表现出更强的弹性,这种鲜明的风格分化,或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感觉市场“慢”了。
但从最新的估值数据来看,在小微盘股情绪高涨下,风险也在积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代表小盘股的中证2000指数市盈率(PE-TTM)已超146倍,处于近5年的99%分位点,这种靠流动性和情绪驱动的上涨,短期波动风险正在加大。
而代表中大盘的中证A500指数市盈率(PE-TTM)为15倍,处于近5年的69%分位点,估值则相对合理。(以上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8.11,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盲目追高小微盘股,控制风险是第一位。其次,核心思路或可考虑中大盘风格的宽基指数,兼顾进攻与防守。
比如中证A500,该指数囊括了A股市场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公司,是市场企稳回升的定海神针。
总而言之,南南认为,在当前的结构性行情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或可考虑估值合理的中大盘宽基指数,也许是把握这轮机遇的不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