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基金:板块风格切换下,红利策略还有效吗?

发布时间:

2025-09-23 09:44:56

泡财经APP

最近的市场,情绪复杂得如同夏日的天气。


一方面,科技成长板块表现抢眼,资金热度持续,不少投资者享受着市场回暖的喜悦。


而另一方面,一些曾被视为“避风港”的红利主题资产,在经历银行等高股息权重板块的调整后,出现了“跟跌不跟涨”的现象。


让不少持有红利资产的朋友感到困惑和焦虑,甚至有人自嘲:“我在红利里躲行情?”


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深思: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的当下,红利策略是否真的失效了?


我们又该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找到一条更稳健、更有韧性的投资之路?


风格轮动下的投资体验差异


资本市场的风格转换是常态。当资金流动偏好发生变化时,不同板块和资产的表现会呈现出明显差异。例如,当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倾向于追求高成长性机会时,具有较高弹性的成长型资产往往会受到追捧。


与此同时,那些以波动性相对较低为特征的资产,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平缓。这种现象并非罕见,它反映了市场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特性的资产所赋予的权重有所不同。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这种风格轮动,有助于更客观地看待自身投资组合的短期表现。


红利策略的深层考量

穿越周期的稳健力量


面对短期波动,红利策略的价值体现在其长期性和稳健性上。它不仅仅是选择高股息率的股票,更是一种投资理念的体现。

政策导向的长期支撑:当前政策环境持续鼓励和强化上市公司进行分红。这一导向为红利资产提供了长期且坚实的制度基础。这意味着,具备相对稳定分红能力的优质企业将得到更多关注,从而提升红利资产的整体吸引力。(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2025.07.29)

“稳健为基,伺机而动”的投资哲学:红利策略的核心在于其稳健的特质。它强调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寻求可持续的投资回报。这类资产通常来源于那些商业模式成熟、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企业。它们在市场波动时,能够展现出相对较低的波动性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如同投资组合中的“压舱石”。

与成长资产的互补协同:红利资产与成长型资产在投资组合中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成长型资产可能带来更高的资本增值潜力,但波动性也较大;红利资产则提供稳定性和韧性。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既捕捉市场的成长机会,又能有效管理风险,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多样性。(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09.22)

放眼国际

港股红利资产的独特吸引力

在红利策略的实践中,全球视野下的资产选择尤为关键。港股市场的红利资产,在当前环境下,正展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力。

资金的关注与配置: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港股红利资产正日益获得投资者的青睐。高股息红利资产,尤其是一些具备相对稳定分红能力的类别,逐渐成为一些投资组合考虑配置的重点。这种持续的关注与考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其内在价值的认可。(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05.13)

“防御属性与权益市场潜能”兼具:港股红利资产被认为具备“防御属性”与“权益市场潜能”的双重特征。这意味着它们在提供相对稳定的股息回报的同时,也保留了参与权益市场向上弹性的机会。这种兼顾防御与弹性的特性,使其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成为一种值得考虑的选择。(资料来源:券商中国,2025.06.13)

估值吸引力与环境支持:从估值层面来看,港股市场部分红利资产相对于其他市场存在潜在的吸引力。加之当地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支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港股红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2025.09.21)

综上所述,南南认为,在市场风格轮动的背景下,普通投资者仍可继续关注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红利策略的长期属性、政策支持及其在组合中发挥的“压舱石”作用,或使其仍具备吸引力。

对于有意愿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者,港股红利资产或可考虑关注一下。这不仅在于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还在于其兼具“防御属性”与“权益市场潜能”的双重特性,以及存在的估值吸引力,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例如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具指向性的参考。该指数在配置上囊括了央国企与港股的组合优势,兼顾了央国企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了港股市场可能存在的低估值和高性价比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捕捉港股红利机遇的工具。

同时,投资者也应注意到,即使是红利资产,不同细分领域的表现也可能存在差异,或可考虑进行多元化精选。理解投资的长期性,并着眼于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穿越市场波动、实现投资目标的关键。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