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银行中期净利高增难掩隐忧: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下滑、13亿“骗贷案”余波未平

发布时间:

2025-09-17 16:05:14

来源:证券之星

证券之星 赵子祥

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区域性城商行的发展态势备受瞩目。近期,乐山商业银行(下称“乐山商行”)披露的业绩数据呈现出亮眼增长态势,但其背后潜藏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下滑及合规管理漏洞等问题亦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5月,四川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核准李映军乐山市商业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而作为一家深耕四川、仍处在筹划港股上市进程中的城商行,乐山商行如何平衡业绩增长与风险防控,成为银行能否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关键。

业绩与资产质量的“冰与火”

公开资料显示,乐山商行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2月的乐山市城市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1998年5月更名为现名,在川内10个市州设立分行,控股3家村镇银行

2024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信息显示,四川金融监管局于6月28日作出批复,同意乐山商业银行变更注册资本。变更后,该行注册资本将由此前的37.5亿元增至48.3亿元。联合资信于2023年7月出具的信用评级报告显示,乐山商行将启动港股上市辅导工作,目前仍在筹划上市的进程中。

从公开业绩数据看,乐山银行的盈利表现曾颇为亮眼。2024年,该行资产规模达2064亿元,贷款规模1152亿元,存款141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43.59亿元,净利润7.45亿元,同比增长27.53%。

2025年中期财报更是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28.52亿元,同比增长31.07%;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3.98%,这样的业绩增速在城商行中十分突出。

但深入探究资产质量,却能发现潜藏的风险。早在2023年末,乐山银行展期贷款规模高达40.9亿元,占总贷款的4.08%,其中仅有6.44亿元被列为不良贷款,同时还有32.6亿元关注贷款,占总贷款的3.25%。展期贷款往往意味着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而大量展期贷款未及时计入不良,以及较高的关注类贷款占比,都为资产质量埋下了隐患。

虽然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53%,低于商业银行1.8%的行业平均水平,但乐山银行在最新一年信披报告中并非公开资产质量指标,若参考此前披露的展期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情况,其资产质量的真实成色仍有待观察。

资本充足率下滑、合规漏洞显现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2024年末,乐山银行资本充足率达14.6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40%,均高于监管要求,显示出较强的资本实力。

证券之星注意到,乐山银行2025年二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滑落至9.8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2%,资本充足率降至13.82%。尽管目前仍高于监管部门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的最低要求,且未要求计提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但相比2024年末数据,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出现明显下滑。

这一变化或反映银行在业务扩张、风险加权资产变动等方面面临新挑战,后续需关注其资本补充计划与风险管理举措,以确保资本实力能持续支撑业务发展与风险抵御。

除了资本层面的问题,乐山银行在App隐私合规方面也遭诟病。2024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就通报其APP在处理个人信息前未合规告知、向第三方共享信息未获单独同意等五项隐私不合规行为。

2025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再次检测指出,乐山银行App(版本3.31.6)涉嫌调用非必要权限,收集信息超正常业务范围,且存在限制用户选择权行为,使用户无法自由决定是否提供信息或使用某些功能。

尽管乐山银行表示已在指导下修订完善相关条款并优化程序,且强调不影响客户资金、交易和信息安全,但多次违规反映出其在用户隐私保护和合规管理上存在漏洞,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影响用户信任,进而对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爆出的13亿元的骗贷案件风波时至今日仍在困扰着乐山银行。2024年,上游新闻报道显示,乐山银行惊现13亿元骗贷事件,2013年11月,武汉业大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原法人姚某萍,通过与中航信托签订单一资金信托贷款合同,从乐山银行骗得13亿元贷款,期限24个月,年利率8.15%。

2015年,姚某萍以能帮张军争取到17亿元贷款为“诱饵”,将业大公司股权转让给张军,张军接任法定代表人并连带背负了公司债务。但张军一直未等到17亿贷款,追查时发现,业大公司原有的8.85亿元贷款欠款,本质上是姚某萍骗贷所得。

湖北咸宁警方经侦查,认定姚某萍挪用业大公司5000万元,这笔资金正是其骗取的13亿贷款中的部分。咸宁警方把高利转贷情节移送检方起诉,骗贷部分移交乐山警方。案子经多次退侦与延长审查期限,2024年乐山检方以证据不足为由,对骗贷行为不予起诉。

2024年4月,乐山银行以营业信托纠纷为由,将业大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息、违约金等合计15.6亿多元,张军感觉无辜受牵连,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实名举报,质疑乐山银行审核存在重大疏漏。

据业内人士分析称,银行被骗贷往往说明在业务开展时在信贷审批环节存在严重缺陷,贷前尽调、资料核验、风险评估等工作未能有效甄别骗贷行为,放贷过于草率;同时,在贷后管理方面也严重失职,对贷款用途缺乏跟踪与管控,长期未察觉资金流向异常,未能及时发现贷款已被侵占、骗取的问题。

乐山银行在业绩增长的道路上,面临着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合规管理以及信贷风控等多方面的挑战。虽然目前部分指标仍处于监管要求的安全区间内,但这些潜在的隐忧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在未来对银行的稳健运营造成更大的冲击。

对于乐山银行而言,如何在保持业务发展的同时,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合规建设、优化资产质量,将是其未来需要重点攻克的课题,也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持续关注。(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东管家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