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人所有文章、言论都可能有错误、疏漏之处,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参考或据之操作盈亏自负盈亏自负;
公众号自带赞赏功能,如有粉丝赞赏过文章又后悔,随时可以联系胖哥,全退。
广告会以“广告”、“特约发布”或“商业信息”等词汇标注,广告内容非本人撰写,本自媒体主体、运营者、作者不承担担保责任。因广告内容及相关产品、服务所造成的盈亏、后果请自负。
(注:本文分为市场评述、闲聊两部分,读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阅读以节约时间。)
市场评述
市场冲高回落,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12%,深成指跌0.43%,创业板指跌1.09%。
沪深两市成交额2.52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832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300只个股下跌。
从板块来看,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活跃,盛DZ源涨停。存储芯片板块逆势上涨,德M利涨停。创新药概念股局部大涨,昭YX药6天3板。下跌方面,大金融、白酒板块集体下跌。有色金属、存储芯片、影视院线等板块涨幅居前,大金融、白酒、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沪指,小幅调整,依然在5日线和20日线上。

昨天,胖哥文章说:“现在,大A的算力硬件/英W达产业链,CPO、PCB等,位置已经太高了,加上分歧加剧。要注意风险。”
大家看CPO“易中天”:
今天,新Y盛大跌超5%,中JX创跌超4%,天FT信跌超6%。
吊诡的是啥呢?昨天还在大涨。
再往前看,本周一是大跌。
大家感受下:

可以说非常疯狂了,在高位暴涨暴跌。这就是分歧加剧。
工YF联,近期也是高位高涨暴跌。
但大家想下,总市值上千亿、上万亿的巨头,高位暴涨暴跌,走势跟“妖股”一样,能持续多久?显然最后还是要选择方向的。
那么问题来了:
向上还是向下?
向上多少空间?向下多少空间?
整个A股大盘,还能容纳这些大市值的科技股,市值再增加多少?
对于风险偏好比较低的人而言,当下要更加谨慎了。
稳健的,可以逢低关注券商。如果沪指突破4000点,券商大概率起一波。
闲聊。
今天闲聊一个话题——育儿补贴。
9月8日开始,育儿补贴申领正式全面开放,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和各省份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申领,也可到婴幼儿户籍地的乡镇政府进行申领。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今年,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
前段时间,A股的婴童概念一度炒作过,重要利好就是育儿补贴。
简单讲,就是国家花钱鼓励你生娃。
按照最新公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从2025年1月1号开始,无论是一孩、二孩还是三孩,每年每人都可以按照3600元的标准领取补贴,领到三岁为止。
要知道,全国人口已经连续三年下降了。
这个育儿补贴,受惠人群有哪些呢?
按照方案,凡是2025年1月1日之前,没满三周岁的小孩,都可以领,一直计算到年满三周岁为止。
注意,即便孩子现在已经满三周岁了,只要2025年1月1日之前没满三周岁,都可以领。
打个比方讲,你小孩2022年1月1日出生,到2025年2月份满3周岁,也可以领一个月的,也就是300元。因为2025年1月的时候,小孩还没有满三周岁。
这个政策还有很大的亮点: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你的家庭或个人收入。也就是说,这是单独发给你的政策红包,不会挤占你其他的民生福利。
当然,有人可能嫌一个月300块少,认为起不到啥效果。
300块,你要看对什么家庭来说。
我们就拿一般二线城市,稍微过得去的家庭为例。
怀孕到生产,花个两万不算多吧?小孩出生了,三岁以前喝奶粉,每年就算七八千,每年零食、衣服、玩具、早教,加起来算两万。这样算下来,一到三岁的育儿成本在10万以上。当然,三四线城市成本可能低一点,一线城市可能又高一点。
国家这次补贴是一年三千六,三年下来1.08万元。
假如说你1到3岁育儿成本10万,现在补贴给你解决了1万多。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帮助肯定是有的,但算不上强刺激。
但是,对于比较贫困的家庭,这个补贴起到的作用就大了。
育儿补贴还有个很大的意义,就是普遍性发钱。
当年,胡锡进有个惊世骇俗的言论:“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就是前些年,一些国家给老百姓普遍发钱,度过难关。胡锡进表示,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这个逻辑,没有任何经济学常识,甚至不需要用经济学的原理,都可以很好驳斥。
如果都发钱等于不发钱,那么为什么不都扣钱?
现在,国家终于开始实践,普遍性发钱了。就是从全民育儿补贴开始。
普遍性发钱的政策,有两个很大的好处:
1、防止通缩。
很多国家的实践都证明了,发钱,普遍性发钱,是有可能对遏制通缩起作用的。
现在,我们国家需要担心的是CPI物价指数和PPI工业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价格起不来,给企业利润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影响消费、就业。
针对当前经济问题,要反内卷,需要推动“再通胀”破局,改善就业,提高物价水平,提高资产价格。
2、缓和贫富差距。
如果因为发钱,导致一定程度的通胀,那这个通胀,是作用于全社会的,马云和普通人都要承受。
但是,如果每个人发1000块钱,对马云来说等于没发,但是对只有1000块的人来说,等于资产翻了一倍。
所以,越是穷人,越能受惠于普遍性的发钱。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育儿补贴,就非常实际了。一二线城市的一般家庭可能感觉这钱不多,但对于贫困家庭而言,一个月300块,真的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那么,发放育儿补贴,会提高人口生育率吗?
其实,各项生育补贴政策的出台,重点不在人口规模,而是赢得人口转型缓冲期。
目前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普遍趋势,全球约三分之二人口已处于低生育水平,而东亚地区当前的生育水平尤为偏低。
2024年韩国生育补贴支出直接拉到GDP的4.3%,新生儿数量时隔9年终于增长,但去世人口仍超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依然负增长。
所以,光靠补贴不可能根本扭转人口生育趋势。
然而,政策依然要进行干预,防止人口下降过快。
人口系统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需要相互适应、协调,这需要时间。如果人口减少太过剧烈,短期内老龄化、教育、楼市、城市格局洗牌……等一系列问题,会冲击整个社会经济系统。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有小学老师被要求转岗。

湖南衡山县的小学老师收到通知,教育局将安排90名在编老师转入县里其他政府单位工作。
一位教师听校长说,整个衡山县教师超编人数预计达到四百,局里为每所学校下达了转岗指标。
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此前的研究,从2023年到2027年,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这六个省份的小学在校生预计将减少超15%,幅度与东北三省不相上下。其中,江西小学在校生预计减少六十余万人,湖南小学在校生预计减少八十余万人,且有频繁的跨县、跨市流动现象。
教师编少了,还要把教师转岗到其他单位,就会占其他单位的编制。
对准备考公考编的年轻人而言,不是啥好消息。
“小学老师转岗”,还仅仅是人口下滑对社会冲击的一个小小缩影。
还有更多的冲击。
即便不能阻止人口下滑,我们也要尽力让下滑速度慢下来。给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争取时间。
等到未来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的时候,或许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照顾老人了。
(留言区大家可以提问,胖哥尽量耐心解答,且完全免费。但注意,胖哥说的也不一定对,不构成投资建议。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转发或者点击“在看”,鼓励胖哥。)
(图片来自AI生图,如仍有侵权争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