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在2025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大会上,白条以“每种生活都值得更好”为理念,升级了分期免息、先享后付、以旧换新等多项服务。

不同于行业内常见的“优惠营销”,白条此次升级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实打实的“补贴”让利,将消费金融从“支付工具”升级为“普惠载体”。不仅能激活消费活力,更让外界看到,消费金融的普惠价值,从来不是口号,而是真实行动。
01
隐性“补贴”:普惠下沉客群的成本承担
在消费金融领域,“免息”是最常见的用户福利,但很少有人关注其背后的成本逻辑。
根据上市银行财报数据,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免息期资金成本普遍在2%-3%,这其中涵盖了资金占用、风控运营、坏账准备金等基础成本。而对于白条这类覆盖更广泛客群的信用支付产品而言,其成本压力远高于传统信用卡——因为白条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城市白领,更延伸至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蓝领新市民、县域农户等下沉客群,这类客群的信用数据维度更复杂、风控成本更高。
“如果用户在免息期内按时还款,其实是在‘薅白条的羊毛’。”一位消费金融行业分析师直言。这种“羊毛”的本质,是白条主动承担了更高的资金成本,让用户无需为信用支付付出额外代价。在国补等场景下,白条联合金融机构与商家,将分期免息升级“至高24期”,更是把这种“补贴”推向了新高度——对于单价较高的家电、3C产品,24期免息意味着白条需要承担2年的资金占用成本,相当于为用户“垫付”全款的同时放弃了利息收益。
做家政保洁的李姐,对此有最直观的感受。此前她想换一辆续航更长的电动车,方便穿梭在不同小区服务,但3000元的全款让她有些犹豫。“之前问过其他分期,要么有手续费,要么期数短,每个月要还七八百,压力太大。”直到她在京东看到白条的“6期免息”活动,“3000元分6期,每个月只还500元,刚好不影响生活开支。”
李姐不知道的是,她享受的“免息”背后,白条为蓝领客群承担了额外的资金成本。与此同时,白条还承担了更高的风控成本——由于蓝领群体的收入多为现金或灵活结算,信用评估更为复杂,相比于传统的信用卡客群,白条的服务体现出其普惠的差异化与技术能力。
而对于白条而言,真诚地践行普惠价值观可以打动人心,“免息补贴”就是自身走进用户的“敲门砖”。截至目前其触达近3亿消费者,链接超过200万商家、100+金融机构,不仅说明用户认可白条的价值,也在交易中促成了一笔笔的真实消费。
02
延伸“补贴”:升级服务背后的垫资与风控
如果说“免息分期”是白条在“资金成本”上的补贴,那么“先享后付”模式则是其在“风险与运营”上的深度让利。
在传统消费场景中,“先付款后享受服务”是默认规则,比如租房要先交押金和租金才能入住等。这些规则看似合理,却给用户带来资金占用、风险自负的双重压力。
白条推出的“先享后付”模式,恰恰打破了这一传统链路。其核心逻辑是,白条作为中间方,先为用户垫付商品或服务费用,待用户确认享受服务后再扣款;若用户逾期未付款,白条需承担资金损失。这种“垫资+兜底”的模式,构成了白条对用户“便利体验”、对商户“促进销售”的隐性补贴。
职场宝妈姜云工作繁忙,习惯每周请一次家政阿姨帮忙打扫屋子,换得自己的周末放松,以及把节省下来的时间陪伴孩子。“我用白条0元囤了家政保洁的12次卡,平均下来单价更合适,保洁师完成当次服务后,才会按次扣除费用,也比较放心。”白条在家政场景创新推出的0元囤多次卡模式,直击传统预付式消费的痛点。用户无需支付任何预存款即可开通周期服务卡,在实际享受服务后系统自动按次结算。这一模式彻底打破了家政行业“预付-消费”的传统链路,用户资金可优先用于其他家庭开支,实现灵活支配管理,因此受到用户的广泛青睐,带动京东家政订单转化率提升超过50%。

白条还针对以旧换新场景中的用户痛体,升级了服务体验。比如,针对家电、手机等高价商品的以旧换新场景,白条提供了“先送新再回收”服务。用户在下单时用白条,可立即享受旧机补贴的立减优惠,无需等待旧机回收,享受一站式的极致丝滑体验。目前该服务已将用户以旧换新的服务时长缩短了50%。

从家政0元囤多次卡到以旧换新,白条的“先享后付”模式,本质上是用自身的“成本承担”换用户的“体验升级”。当用户不用再为“预付”担忧、不用再为“等待”焦虑时,消费的意愿自然会被激活——这正是政策引导“优化消费环境”的核心目标,也是白条普惠价值的生动体现。
03
生态“补贴”:商家贴息让利普惠更可持续
消费金融的普惠价值,从来不是单一机构的“独角戏”,而是吸引生态伙伴协同参与。
当前随着零售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品牌商家开始将“广告营销预算”转向“分期免息贴息”,通过“商家补贴利息、用户免费分期”的模式,直接让利消费者。这样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决策门槛,另一方面也通过分期免息提升了订单转化率、刺激销量。
在这个模式中,白条不仅仅是信用支付工具,更成为连接商家与用户的“桥梁”——商家通过白条为用户提供贴息,白条则提供分期技术、风控支持和场景触达,形成“商家降本、用户受益、白条增粘性”的三方共赢生态。这种“生态级补贴”,让白条的普惠价值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延伸至整个商业链条。
其中,小米电视的实践,是商家“贴息让利”的典型案例。“接入白条的分期免息后,对我们店铺的订单转化率有大幅跃升,特别是75寸及高端miniled的电视增幅更加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0寸电视,京东购买用户,可以实现送装一体,还可以实现6期白条免息,用户体验可以说是全行业最佳。”小米平板电视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3C数码扩围国补后,白条免息分期对商品的转化带动效果显著,平均提升超32%。尤其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白条助力商户交易额平均提升超2.5倍,成为商家提升销量的一大“利器”。截至2025年9月,白条联合金融机构与商家,累计为用户提供免息补贴金额已达百亿。

“商家贴息”正在加快白条的生态体系建设,不仅降低自身的补贴压力,更扩大了普惠的覆盖范围,让白条的“补贴”不再是“单点发力”,而是“生态共振”——商家通过贴息提升销量,用户通过免息降低成本,白条通过场景延伸提升用户粘性,最终形成“普惠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04
拥抱“补贴”:商业价值与普惠价值实现双赢
当外界看到白条持续“补贴”用户时,难免会有疑问:“长期让利,白条的商业之路可持续吗?”事实上,白条的“补贴”并非无底线的成本投入,而是基于“普惠价值带动商业价值”的长期战略。
目前白条在加快场景拓展——除了接入12306,还接入了必胜客、肯德基等头部平台,其“朋友圈”已拓展至超百家实体产业的头部企业。白条正从京东生态延伸至全消费场景,其服务的用户、链接的商家、覆盖的场景不断扩大,商业价值也在持续提升——这种“以普惠换增长”的模式,让白条的“补贴”有了可持续的底气。
一位消费金融行业专家评价道:“白条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把‘补贴’变成了‘生态粘合剂’——用补贴吸引用户,用用户吸引商家,用商家拓展场景,最终形成‘普惠-增长-再普惠’的正向循环。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也让消费金融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了统一。”
而从商业模式上看,白条实实在在地补贴让利,已经形成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从信用卡的利息思维到白条的补贴思维。这不仅印证了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更是商业文明底层代码的精彩演绎——最好的商业模式,是让所有参与者共同受益。尤其是在国家促消费政策的宏大目标下,白条的普惠实践正在证明,自身的让利被更广泛地看到、认可与接受,进而带动全行业进入一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中。金融助力实体由此清晰可触。
未来,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细分,白条的普惠之路或许还会面临更多挑战:如何进一步降低下沉客群的风控成本?如何让更多中小商家参与到贴息生态中?如何在普惠与盈利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坚持“用户为中心”,用技术降低成本,用生态放大价值,就能真正成为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