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修复机遇升温 亚辉龙靠创新与布局谋增长破局

古东管家

亚辉龙

发布时间:

2025-08-25 19:48:06

泡财经APP

8月25日晚间,亚辉龙(688575.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归母净利润0.2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5亿元。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6.00%。

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加速迭代、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公司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业务增长等方面均实现稳步突破,不仅夯实了自身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更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研发占比高达17.69%

以研发为引擎,创新成果转化效能凸显

亚辉龙始终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43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17.69%,研发占比同比增加1.50个百分点。高投入带来的是创新成果的密集涌现,产品矩阵在“量”与“质”的双重维度上实现跃升。

报告显示,亚辉龙新增获批化学发光检测试剂国内注册证14项,累计184项化学发光检测试剂项目获得境内外注册证书,试剂产品涵盖术前八项、甲状腺、肿瘤标记物等质量稳定的常规检测项目,还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殖健康、呼吸道病原体、糖尿病等优势突出的特色检测项目,项目丰富度行业领先,项目丰富度稳居行业前列,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产化学发光领域的龙头地位。

与此同时,公司在医疗器械全球化认证与知识产权布局上持续发力,新增获得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28项,累计国内注册证552项;新增欧盟CE认证1项,累计获得欧盟CE认证达529项;公司新增授权境内外专利38项,新增软件著作权证书8项,构建高壁垒的知识产权体系,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在学术与临床融合层面,亚辉龙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顶尖医疗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深度布局肝病、心血管、生殖健康、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等前沿领域。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使用亚辉龙检测产品在全球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累计超过1160篇,影响因子合计高达3100余分。

海外覆盖国家增至120个

以市场为导向,全球布局纵深推进

在技术创新的支撑下,亚辉龙上半年市场拓展呈现“国内深耕、海外突破”的良好态势,仪器装机量与终端覆盖度同步攀升。

在仪器装机方面,公司化学发光仪器新增装机1090台,自研自产的iTLA Max流水线新增签约11条;截至6月底,化学发光仪累计装机量已达11830台,流水线累计装机227条。

国内市场方面,公司自有产品已覆盖超6210家终端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超1700家,三级甲等医院达1260家,全国三级甲等医院覆盖率突破70%。

海外市场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目前,亚辉龙产品已覆盖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12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本地化团队+区域合作伙伴”的模式,深度推进试剂销售与市场教育。报告期内,公司海外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82%。

夯实自免龙头地位

以细分领域为突破口,赋能精准诊疗升级

在自免、心血管、糖尿病等重点领域,亚辉龙持续突破行业痛点,推动细分赛道的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自免领域,亚辉龙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精准诊疗与创新疗法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旨在提升难治性自身免疫病诊疗水平;携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发表天疱疮多平台性能评估研究成果,打破国产自免诊断试剂认知壁垒,进一步夯实自免领域引领地位。

在心血管领域,亚辉龙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牵头的我国最大规模的心血管标志物参考区间多中心研究正式发布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突破对进口试剂及欧美人群数据的依赖,引领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迈入新阶段。更受业界关注的是,近日,亚辉龙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血管中心的王义斌教授联合宣布,全球首个基于支链氨基酸/支链α酮酸(BCAA/BCKA)检测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诊断试剂已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预计将在2026年推向市场。BCAA/BCKA生化检测体系的加入,使亚辉龙生化检测平台与现有免疫检测平台形成互补,配合外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最终构建起“影像结构评估+生物标志物功能检测+代谢动态监测”的三维诊疗体系。

在糖尿病领域,亚辉龙胰岛功能标化指数(PIFI)数智平台正式发布,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多维度、标尺化的胰岛功能评估体系,精准解决当前胰岛功能评估中存在的痛点,建立标准化数据体系及多维评估模型,提供微信小程序和Web端两种信息交互窗口,将成为基层医院医生调整用药和家庭医生远程监控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工具,为国家重大慢病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全生命健康周期精准诊疗。

中信建投表示,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企业战略转型和国际业务拓展,多家公司业绩和估值将迎来修复。亚辉龙始终锚定创新驱动的发展主线,通过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筑牢技术壁垒,以深化市场布局拓宽增长空间,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稳步扩大市场份额,正以清晰的战略路径把握行业修复窗口,为长期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0条评论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