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召回令,揭示了小鹏汽车的质量缺陷问题。
9月12日,小鹏汽车(下同“小鹏”)的运营主体之一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小鹏汽车本次召回范围覆盖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P7+汽车,共计47490辆,核心问题在于部分车辆存在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引发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
小鹏汽车表示,上述问题会导致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转向助力失效,对行车安全构成隐患,该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安全隐患,并通过手机APP推送、电话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召回事宜。

据贝多商业&贝多财经了解,小鹏汽车召回问题车辆并非突发事件。此前曾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多位车主反映小鹏P7+汽车存在刹车失灵、转向助力失效等安全隐患,社交平台上关于小鹏P7+存在质量缺陷的反馈也不在少数。
诚然,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的销售端高唱凯歌,不仅月销稳超3万,近日还公布了欧洲本地化生产规划,并预备在增程领域深入布局。但屡屡被曝出的质量问题,已然成为该公司在前行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阿喀琉斯之踵”。
要想重塑消费端的信任,现阶段的小鹏汽车或许应当从最基本的拉紧“质量红线”做起。一、打胶弥补缺陷,曾被指逃避责任
“小鹏P7+哪里是‘业内智驾第一梯队’,分明是‘业内故障第一’!这些故障可不是闹着玩的,每次开车都跟玩命似的,安全隐患太严重了!”,在小鹏汽车宣布召回问题车辆之前,舆论场上早已充斥着车主的不满和质疑声。
一名小鹏P7+的车主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反馈称,自己冲着“业内智驾第一梯队”的宣传入手,但没想到买车不到两个月便遭遇了“连环故障”,智驾、碰撞预警、自动泊车、XPilot系统相继“罢工”,且线下4S店维修效率相当缓慢。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此前,小鹏汽车的SUV车型——小鹏G6也曾出现过异响问题。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多名小鹏汽车车主反映,称“在官方更换避震后”其购买的小鹏G6因“低频噪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驾驶。
小鹏汽车一名相关负责人对红星新闻表示,车辆行驶在颠簸的路况或快速行驶、突然刹车时,车内与车外的气压差异可能会增大,这种气压差会对耳朵产生影响,导致耳朵出现类似乘坐高铁或者飞机时的闷胀感或压迫感。
另外,自首批小鹏P7+车主提车以来,各大平台上有关该车型的投诉量便持续呈上升态势,且主要问题集中在“转向机故障”,包括转向助力失效、方向盘锁死等,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可操控性和驾驶安全。

而更令车主愤怒的,是小鹏汽车前后不一的售后处理方式。据悉,仅有2024年提车的车主免费更换最新方向机,而多数2025年后提车的车主则被告知“转向机已打胶”,非后台提示不得更换,小鹏也因此被诟病“售后看人下菜碟”。
另有多名车主反映称,小鹏汽车售后在未明确告知车主的情况下,私自在汽车保养、维修过程中对裸露的转向机线束接口进行了“打胶”处理,且售后工作人员强调此举属于厂家正常生产工序,不存在安全隐患。
还有用户指出,受车辆长期行驶的震动、高温、低温等影响,密封胶易老化、开裂,无法彻底杜绝隐患,且认为此举属于小鹏对早期设计缺陷进行的后期补救,并非正常生产流程中的操作。

同时,小鹏汽车在未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偷偷给车辆打胶,却不积极联系消费者更换故障方向机的行为,也被指存在利用低成本替代方案,隐瞒品牌方向机或整个控制系统质量危机、逃避汽车召回制度的“瞒天过海”嫌疑。
截至2025年7月,已有超400名小鹏P7+车主组建维权群,涉及车辆覆盖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的生产批次,车主们要求小鹏汽车正面回应转向机设计缺陷问题,并主动召回问题车辆,给予已购车主补偿。
对于维权客户有关“小鹏为何迟迟不召回问题车”的疑问,广州小鹏汽车总部客户经理雷常亮则在沟通时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召回中心的召回流程里没有明确是三个月还是两个月,不能一有问题出现,召回中心就立刻责令企业召回。”
直到9月12日小鹏汽车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计划,这场发酵多时的小鹏P7+质量事件才真正迎来“定音锤”。二、亏损阴影犹存,押注增程前景几何?
实际上,在这起“质量门”彻底爆发前,小鹏P7+的市场表现尚且值得称道。这款以大空间、高性价比和家庭出行为核心卖点的智能掀背轿跑上市仅12分钟便实现了大定破万,上市一个月累计交付也突破了1万台。
小鹏汽车官方公告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小鹏P7+累计交付量超6.7万台,连续8个月蝉联15万至20万级中大型纯电轿车销冠,凭借产品力深受燃油车置换用户喜爱,每卖出3台小鹏P7+就有1台燃油车置换。
在小鹏P7+和另一款“爆款车型”MONA M03的销售拉动之下,2024年销售表现未见起色的小鹏汽车迎来触底反弹。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透露,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累计交付量超过2024年全年。
2025年8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37709台,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3%,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前八个月小鹏车累计交付新车27.16万台,亦实现了252%的同比增长,在新势力车企中排名第三。

虽然销量实现了显著的跃升,但小鹏汽车依旧没能摆脱亏损困境。整理该公司往年的财报可知,其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39亿元、-103.76亿元和-57.90亿元,三年间亏损超253亿元。

另据小鹏汽车最新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收入340.85亿元,但销售成本便高达284.58亿元,叠加居高不下的研发、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最终净亏损为11.42亿元,依旧处于入不敷出的经营状态。

连续亏损的财务数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小鹏汽车面对质量危机时的选择。大规模的召回意味着高昂的维修、物流和仓储费用,还将带来潜在的品牌形象危机;相比之下,打胶处理无疑比召回更具效率,也更能节省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何小鹏在近期多次表示,小鹏汽车有信心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度盈利,现阶段目标是从9月起公司的月交付量超过4万辆。为实现这个目标,小鹏汽车祭出了“杀手锏”——布局增程市场。
何小鹏于9月15日发文称,小鹏X9超级增程版即将在下个月正式亮相。这款新能源大七座车纯电续航里程将超过45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600公里,同时搭载行业唯一“8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452km大电池”。

此外,近日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曝光了小鹏汽车的首款增程SUV小鹏G7。何小鹏透露,小鹏G7超级增程纯电续航里程将达到430km,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且后续车型都将实现“一车双能”。
不过,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增程汽车零售销量出现了11.4%的同比下滑。与之对应的是,不少纯电品牌都盯上了这一细分市场,近日智己增程版LS6、昊铂增程版HL相继面世,下半年增程赛道将呈现出群雄逐鹿的竞争态势。
小鹏汽车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身处新能源汽车竞争“深水区”,其现状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有关其产品质量和销售环节的投诉,无疑会对其品牌声誉乃至市场销量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破解“质量保障”与“创新边界”的平衡点难题,将直接关系到小鹏汽车能否找到未来长线发展的基础支撑。
免责声明:所有平台仅提供服务对接功能,资讯信息、数据资料来源于第三方,其中发布的文章、视频、数据仅代表内容发布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泡财经平台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